中新网北京11月27日电 题: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亚洲正以“新多数”优势迈入新时代
中新财经作者 尹倩芸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院长成政珉(Jeongmin Seong)27日在2023麦肯锡中国区媒体日上表示,亚洲正在以世界“新多数”的优势地位迈入新时代。
“在过去的一个时代,全球化和数字化是时代的主旋律。而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无疑是上一个时代的最大受益者。”成政珉认为,从整体上看,多样化和充满活力的亚洲经济体们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有能力塑造一个全新的时代。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最新的一项研究《亚洲迎来新时代》(下文称“报告”)提到,2015年至2021年,亚洲为全球贡献了57%的GDP增长以及大部分的贸易和生产增加值,同时亚洲还拥有全球56%的中产家庭。从许多方面来看,亚洲都将在新时代扮演核心角色。
与此同时,报告指出,亚洲或将在新时代面临更为严峻的全球性挑战,包括贸易摩擦、老龄化、能源安全及净零转型挑战等。
从世界秩序来看,亚洲身处世界贸易的重要节点,但也因此会成为贸易争端的聚集地,因此各经济体不仅需要被动应对,更需要主动塑造格局。
就科技平台而言,报告指出,科技创造的价值将不再局限于亚洲擅长的制造业,亚洲需要应对限制技术流动所带来的挑战,并提高相关技能。
关于人口结构,报告认为,亚洲拥有推动增长所需的人才,但太平洋沿岸的高生产率经济体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应当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率,以利用其人口结构的互补优势。
在资源和能源体系方面,亚洲因其世界工业基地的地位和激增的能源需求而面临更大的净零转型挑战,未来需要提供充足资金、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战略关系,以实现满足能源需求和脱碳减排的双重使命。
报告进一步指出,在此背景下,亚洲企业正在积极为重大战略转变做准备。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与亚洲企业领袖协会(Asia Business Council)对该地区的商业领袖们合作开展了一项调查。超过82%的企业领袖们对新时代表示乐观,但与这种乐观情绪呼应的是变革的迫切性。有四分之三的受访企业领导人表示,有必要在多个领域对其企业进行重大、甚至是变革性的战略调整。(完) 【编辑:刘阳禾】
中新网清远11月27日电 (记者 蔡敏婕)广东省交通运输厅27日发布消息称,随着北江航道清远枢纽二线船闸下闸首人字门开启,6艘满载货物的运输船舶缓缓驶出闸室,标志着清远枢纽二线船闸完成试运行以来的首次检修工作,正式恢复通航。
北江航道清远枢纽二线船闸恢复通航。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供图
北江是珠江水系第二大河流,位于广东省北部,干流全长258公里,是粤北地区连接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的唯一水运通道,航运地位十分突出。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是广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广东水运史上最大的航道扩能升级工程。
北江航道清远枢纽二线船闸恢复通航。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供图
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于2015年开工,对北江韶关至乌石、乌石至三水河口251.5公里航段,按照内河Ⅲ级航道、通航1000吨级船舶标准进行整治,在孟洲坝、濛浬、白石窑、飞来峡、清远等5处水利枢纽新建改建复线千吨级船闸共7座。自2019年起,7座千吨级船闸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其中清远枢纽二线船闸是北江最下游的一座千吨级船闸,也是北江年通过量最多的一座船闸。
为使船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障船闸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行,根据船闸管理的有关标准规定和工作计划,2023年11月起,在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的指导下,航道部门对北江清远二线船闸、一线船闸分期停航检修。
在清远二线船闸停航检修期间,由于只有1个船闸通航,过闸通过量受限,船舶需要排队过闸。清远枢纽二线船闸恢复通航之前时,待闸船舶上游307艘,下游128艘,恢复通航后,有序安排待闸船舶过闸,计划于11月28日全部安全通过。
据介绍,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实施后,北江航道通航能力提升,航道服务沿线地方经济、服务社会效应凸显。船舶从韶关孟洲坝枢纽下游到清远枢纽下游,平均耗时由升级前的15天缩短至2天。随着航道船闸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线船闸实现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通航能力、过闸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船舶平均待闸时间从2-3天缩短至约6小时。
据统计,北江千吨级船闸投入营运后,北江水路货运快速增长,2023年1-10月,清远枢纽船闸通过量为4288万吨,预计2023年年通过量将突破5000万吨,对比2018年千吨级船闸投入营运前年通过量2376万吨增长近1倍多(110%),水运发展潜力巨大。(完)